PDA

查看完整版本 : E36與E46的後避震設計


只愛青天白雲
2004-12-01, 04:03 PM
我發現E36與E46的後懸吊結構
是採取避震器與彈簧分離的設計
請問這樣的設計與其他車種所採用的
避震器與彈簧組合在一起的設計
有何優缺點

立緯
2004-12-01, 04:17 PM
這樣後面ㄉ彈簧可以自行更換啊!!上次調高度ㄉ時候也是看到,可是都沒想到這ㄍ問題ㄝ!!

小小湯
2004-12-01, 09:27 PM
我想應該是各有利弊吧!雖然我也不懂............. :em06: :em06:

BABY
2004-12-01, 10:10 PM
嗯嗯 ~ 這問題 我也蠻納悶的 ? ? ? ? 好想知道喔 ! ! !

樂大
2004-12-02, 12:06 PM
一般E36和E46的懸吊系統是採用...

前懸吊...麥花臣附防傾桿
後懸吊...多連桿附防傾桿

那首先就要討論目前現今市售汽車所採用的懸吊系統有那些主要的種型可分為前懸吊和後懸吊二個部份..
前懸吊..
麥花臣懸吊系統 MacPherson
麥花臣懸吊結構是以簡單機械組合而成,採用圈狀彈簧與減震筒合成一體的設計,使它擁有高度吸震功能,並且使避震器成為轉向與結構支臂的一部分。作動支臂只有一個L型結構桿(三角架)在避震器下方與它組合而成,有極佳的減震舒適性、最低的成本,及極佳的機械空間利用性,是現今汽車懸吊中最普遍的一套系統。

雙A臂懸吊系統 Double Wishbone
之所以稱為雙A臂,是因為其支臂形狀呈A字型,而且上下各一組的連體作動。雖然它的結構較為複雜,比起麥花臣系統有更多的支臂桿,特點在於可隨時維持輪胎和地面垂直。因為這樣的特性,使得它有極佳的操控運動性能表現,缺點是避震行程較短,被高性能車、跑車及競賽用途車種所廣泛採用,甚至F-1賽車都採用此類設計 。

多連桿懸吊系統 Multi-Link
結合雙A臂與麥花臣兩種懸吊系統而生的多連桿懸吊,舒適性與減震性有待加強。在現今高級房車設計上,已經被廣泛採用的多連桿後懸吊系統,首先出現於朋馳車系上。系統的特性主要以車艙空間運用及行車穩定性兩者並重為出發點,此使得在設計上必須以最小空間讓懸吊系統發揮最大功能,因此利用多達五隻的小型連桿當支臂,讓懸吊系統的上下作動與幾何角度受到精準控制。因結構複雜,使得製作成本提高,但在性能上的優異表現,卻是目前所有房車後懸吊系統中的佼佼者,現今連一些平價房車也都開始跟進,陸續採用此多連桿系統

後懸吊..
麥花臣懸吊系統 MacPherson
雖然設計的作動方式與前懸吊相同,但是因為前後懸吊所負責的功能不同,在形狀的設計上也顯現出差異,雖然後懸吊不須擔負轉向任務,但卻需要維持輪胎固定的角度以維持穩定的行進軌跡,因而比起前懸吊要多出一隻作動擺臂。這樣的差別使得麥花臣後懸吊系統在特性的展現方面變得更為強烈,也就是能夠充分吸收外來的衝擊能量。但這個能量除了路面的衝擊外,其實還有不同的來源。例如彎道的離心G力、後輪驅動的力量傳輸等,這些因素使得麥花臣後懸吊雖然擁有高舒適性,但是對高性能展現卻有不足之處。

雙A臂懸吊系統 Double Wishbone
為了達到最佳的操縱性與駕馭樂趣,一般的高性能跑車均採用後雙A臂懸吊設定。如前所述,雙A臂後懸吊系統在設計上有其不同的考量因素,與前懸吊的主要差異在於下A臂的形狀,設計接近於L型與A型之間,至於上A臂的部分差異不大。雖然雙A臂懸吊系統有其操控上的優點,但是也因為結構複雜,使得整套系統佔用的空間相對增加,雖然對一些注重性能的跑車不構成影響,但是對於注重室內空間的家庭房車卻是較不利。 拖曳臂懸吊系統 Trailing Arm後輪採用拖曳臂的懸吊設計,完全是為了增加車室乘坐空間為考量並降低連桿的複雜性。在一些歐系掀背車上可見到拖曳臂的後懸吊設計,此系統可讓後車廂的空間充分利用,因為它的整個架構都在車身底盤下部。結構上並沒有像雙A臂系統的大小支臂組合,而是使用一粗壯的大ㄇ型樑橫接左右兩後輪。這樣的設計雖然簡單,但製造過程簡易,並且佔用空間小,生產成本也較低,缺點是車輪與地面接觸的角度幾何變化沒有獨立懸吊來的好,也就是輪胎抓地力會有影響,但是對一些平價車來說已經足敷使用。

多連桿懸吊系統 Multi-Link
製作成本頗高的多連桿懸吊系統,強調的是卓越的操縱性與車室空間的運用。此系統的特性主要以車艙空間運用及行車穩定性兩者並重為出發點,使得在設計上必須以最小空間讓懸吊系統發揮最大功能,因此利用多達五隻的小型連桿當支臂,讓懸吊系統的上下作動與幾何角度受到精準控制。結構複雜,使得製作成本提高,但在性能上的優異表現,卻是目前所有房車後懸吊系統中的佼佼者,現今連一些平價房車也都開始跟進,陸續採用此多連桿系統。

QT複合式懸吊系統
由日產研發的QT複合式後懸吊系統有其特殊之處,雖然號稱與 Primera的複合式前懸吊系統雷同,但卻是完全不同的設計。QT懸吊是以拖曳臂後懸吊系統為基本修改而來,利用所帶來的高度空間使用率優點,使得車艙容積大幅增加,並同時改善傳統設計的缺點。首先將減震筒的固定位置重新設計,較傾斜且後移的角度位置使震動噪音不易傳入車內,並且在ㄇ型連桿中央設計一複合式連桿控制運動角度,使得此懸吊作動時能夠維持穩定的上下作動行程。該廠最暢銷房車Cefiro、Sentra即是用此一系統。

所以綜合以所述.. 要有好的操控性的懸吊,應該是採用雙A臂的懸吊系統...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觀點..
BMW前懸吊系統採用麥花臣式設計,彎道極限理論上沒有M-BENZ new C-Class的上下控制臂來得好,但優點為避震行程長,能提供良好的舒適度,而且結構簡單又省空間,只要配合優異的避震氣及防傾桿設定,將側傾程度控制在一定程度就能保有高水準的彎道演出。調校的過程,原廠除了用電腦計算外,還必須做實際測試,這乃是經驗科學,BMW歷經數十年的實驗數據累積才能創造出今日優異的操控性能並保有舒適度,對關鍵性設計理念也非常清楚,缺乏實驗及經驗的車廠就算是採用雙A臂懸吊也未必有BMW的操控性,而且連舒適性也不如。所以操控的好壞與懸吊系統雖有關,但並不是完全.. 整個底盤的結構設計才是重點...

泓紋
2004-12-02, 01:46 PM
受益良多~~~好專業ㄉ文章!!

JD店長
2004-12-02, 05:08 PM
感謝分享...站大果然是神ㄚ.... :em03:

陳大牛
2004-12-02, 08:02 PM
下面引用由JD店長在 2004/12/02 05:08pm 發表的內容:
感謝分享...站大果然是神ㄚ....

跟據我長期在CCT臥底,我發現一件事,小樂,真的不是一般的人.................
那麻是,1,外星人,2,未來人,3,非常人,4,..........................? :em11: :em11: :em11:

立緯
2004-12-02, 10:22 PM
下面引用由陳大牛在 2004/12/02 08:02pm 發表的內容:
跟據我長期在CCT臥底,我發現一件事,小樂,真的不是一般的人.................
那麻是,1,外星人,2,未來人,3,非常人,4,..........................?

難道... :em06: 不是人嗎 :em11: ~~~~ :em01: :em01: :em01: :em04: :em04: :em04:

monkey
2004-12-05, 12:44 PM
下面引用由小樂在 2004/12/02 12:06pm 發表的內容:
一般E36和E46的懸吊系統是採用...
<font color="#00FF00">前懸吊...麥花臣附防傾桿</font>
<font color="#00FF00">後懸吊...多連桿附防傾桿</font>
那首 ...

小樂~只愛青天白日好像不是問這個啦!
他想知道的::;;::
:::是採取避震器與彈簧分離的設計
請問這樣的設計與其他車種所採用的
避震器與彈簧組合在一起的設計
有何優缺點 :em06:

只愛青天白雲
2004-12-05, 07:16 PM
下面引用由monkey在 2004/12/05 12:44pm 發表的內容:
小樂~只愛青天白日好像不是問這個啦!
他想知道的是採取避震器與彈簧分離的設計
請問這樣的設計與其他車種所採用的
避震器與彈簧組合在一起的設計
...

一針見血
感謝

阿超
2004-12-05, 09:19 PM
空間

Kimi
2004-12-06, 01:03 AM
爭取空間

樂大
2004-12-06, 09:20 AM
下面引用由monkey在 2004/12/05 12:44pm 發表的內容:
小樂~只愛青天白日好像不是問這個啦!
他想知道的是採取避震器與彈簧分離的設計
請問這樣的設計與其他車種所採用的
避震器與彈簧組合在一起的設計
...

看了所有的懸吊種類..!!
信相我們青天白日兄應該就可以了解其中的設計原因了...
如果他用心的話....!!!

monkey
2004-12-08, 04:15 AM
下面引用由只愛青天白雲在 2004/12/05 07:16pm 發表的內容:
一針見血
感謝

不過之前有看過2部BMW車,把E36後懸掛改成彈簧與減震桶為一體的 :em11: .
其中一部就是以前林志穎那部美規M3比賽車.這樣改不知有啥好處? :em14:

阿雄
2004-12-11, 12:14 AM
簡單地說 以e36 e46為例 彈簧和減震筒分離會比較舒適
彈簧和減震筒一體反應會比較直接 相對的舒適性就減少了
從力距的角度和兩者間的從屬關係就可以大概分析出來

馬魯
2004-12-12, 02:18 AM
下面引用由monkey在 2004/12/08 04:15am 發表的內容:
不過之前有看過2部BMW車,把E36後懸掛改成彈簧與減震桶為一體的 .
其中一部就是以前林志穎那部美規M3比賽車.這樣改不知有啥好處?

間接瞭解林兄表示這樣會比較直接的路感表現會較適合TIS
但因直接所以就像樓上雄大大說的~~會犧牲舒適ㄛ~~(比賽誰管舒不舒服@@)
但一點要注意的是~後上座要加強的粉粉粉粉粉粉粉徹底~ :em06:
我想至少要有三十倍強吧~~阿謀金架凍梅條~~~~~
馬上一柱檠天... :em01:

t0322641
2007-09-06, 03:21 PM
這個網站真的是一堆高手阿.
剛好對於避振器的問題都解決囉.
為啥樂大的專業知識這麼低深阿.
挖出來給有須要的人看看喔
新手阿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