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 Forums
About CCT
CCT Members
Appliance
Link
   

返回   BMWCCT台灣車主聯誼會 > 註冊車友區 > 『一般討論』
註冊帳號 討論區幫助 日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搜尋 CCT購物網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7-05-30, 02:49 AM   #1
Amy小蜜
註冊車友
 
註冊日期: 2003-06-20
文章: 118
精華: 0
[分享]慈悲心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幸福安定的生活,我們所能給予孩子的真正幸福,應該是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純真、善良、懂得爲别人着想的心。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長大後将會有很大的影響。(Getty Images)


現在的電視和新聞節目反應的社會現象,處處充斥着暴力與不安定。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們,耳濡目染的學習着所有一切粗暴的行爲及态度。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幸福安定的生活,我們所能給予孩子的真正幸福,應該是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純真、善良、懂得爲别人着想的心。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長大後将會有很大的影響。


舊金山《健康雜志》的編輯珍·亞當斯(Jane Meredith Adams)撰文指出∶“現在的社會已有太多的憎恨及混亂。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教導孩子學習仁慈并學着去體會别人的感受就顯得格外的重要。然而,這并不代表着要給孩子講課或是帶他們去救濟所。而是從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做起。例如怎麽樣回答孩子的疑問、如何解決在孩子遊戲場上發生的沖突、如何讓他們懂得爲别人着想及試着了解别人的感受。”


除了家庭,學校也是培養學生仁慈的好場所。 每個班級多少都會有一、二個活潑好動、甚至有暴力傾向的學生。這些學生由于太過活潑,不定時的會出現無法安靜上課、或對其他學生有粗暴的舉動。如果這些學生因此受到同侪的排擠,或其他家長的“關注”,可能使這些學生走向更加負面的人生。


某校一位老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采用鼓勵的方式,經常請這些好動兒做事,如幫班上同學拿道具,幫忙發作業等等。 當老師贊揚這些孩子的大方及樂于助人時,無意間也讓其它的孩子們注意到這些好動兒的優點。該老師表示,有一天其中一位好動的學生因爲受傷請假兩周,這位老師趁機問其它的孩子們:如果今天别的小朋友都讨厭你、取笑你、不跟你玩耍時,你會不會很傷心?所有的孩子都說:“會!”老師告訴學生們,他現在受傷了不能來上課。等他回來時,我們大家一定要一起幫助他喔!那位受傷的孩子回來上課的那一天,其他的孩子們圍繞在他的身旁問他最近的狀況。下課時,孩子們搶着幫他拿書包及作業并攙扶着他走樓梯。在那之後,班上的學生們更懂得和諧共處與替人着想的道理。這顯示了孩子們其實都有着與生俱來的善良本性。他們都能很自然的同情一些居于弱勢的人。


做爲父母及師長的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對他們是有着絕對的影響力的。以下是珍.亞當斯提供的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實行的一些方法。


一、教導他們學習溫和的态度


細心的教導孩子如何看待事物并讓他們了解他們的任何舉動都會帶給别人一定的後果及影響。


當孩子嘗試着要友善的待人時,結果卻演變成與别的小朋友發生肢體沖突時,先别急着責罵孩子。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教導孩子。四歲的席娜(Sienna)及三歲的露卡(Lucca)的母親金柏莉(Kimberly Mazone)說:“我會告訴她們,我們的雙手是用來給予愛的。你們現在的行爲有一點太粗魯了。我們要溫和一點喔!讓我們用雙手來展現我們的愛。”你更可以拉着孩的手,然後讓孩子自己去感受什麽是溫和的碰觸。


1.從自身做起:父母自身的和善将會成爲孩子待人的模範。美國堪薩斯州羅倫斯(Lawrence, Kansas)市強尼托兒中心(Johnnie Appleseed Preschool)的醫生愛蜜莉(Emily Mihalchik)說:“關鍵在于父母本身說話的語氣。”孩子所展現的一些生活态度及習性,其實有許多都反應着父母本身的言行。所以父母如何的從自己本身做起,對孩子的教育就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力。所以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詞,不說不雅的言語。如同大家所知,孩子永遠都在聽與學習。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兄弟、姊妹、父母、鄰居交談都會帶給他們非常大的影響。


父母也應注意保持輕聲說話的良好習慣。當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暴燥且失去耐心時,别忘了對孩子說聲:抱歉。父母如何在犯了錯誤之後,面對錯誤并承擔責任将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典範。孩子們可以從中自然而然的學習勇于承認并面對自己的錯誤。


2.拒絕接受粗魯無理的态度∶南加州努克托兒中心(Children';s Nook preschool)院長的蘇珊(Susan Jensen)說:“我曾看到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對他的父母吐口水,而父母們還笑了。這是行不通的。慈善包含着懂得如何尊敬别人,其中包含了父母。父母應該要溫和并堅定的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這樣做!’以同樣的愛但是嚴肅的方式,告訴孩子什麽才是正确的行爲方式。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當孩子在學習一樣新的事物時,必須要在耳朵聽到,眼睛看到并親身實踐七次之後,他們才能真正的記起他們所學的東西。因爲年幼的孩子并沒有長久而持續的記憶力。所以,父母可能會需要比想像中更久的時間重複灌輸給孩子的觀念。


二、讓孩子服從規定


持續的規範孩子的行爲。


提供具體的架構∶即使是以愛的教育來教育孩子,仍應适當的限制孩子的行爲。否則,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的自我中心。《在暴力的社會中,培養孩子的慈善及勇氣》(Raising Compassionate, Courageous Children in a Violent World)一書的作者寇恩博士(Janice Cohn)說:“使一些不可接受的行爲表現,如打人,永遠成爲不可接受的。即使那天是孩子的生日。如果一件事是錯誤的,那麽它就永遠都是錯誤的。”除此之外,也要讓孩子學習應有的禮儀。讓孩子養成說聲:“謝謝”的良好習慣。平時也都可以讓孩子寄卡片給朋友或是親戚,以讓他們養成說好話的習慣。如:小小的感謝函、慰問卡、或是一些祝福。即使孩子的年紀太小,還無法書寫,一張小小的圖畫也是非常好的。


因爲禮儀不但能使人們和諧共處,更是慈善的一種表現。所以要盡可能的使良好的禮貌成爲一個幼童日常生活中的常規。


三、引導孩子和别人建立友誼


當孩子在遊戲場上玩時,要持續的關注他們并教導他們如何成爲别人的朋友。


1.禁止謾罵∶慈善的心開始于了解什麽是可接受的,以及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當孩子給别人取了不雅的綽号時或者是對朋友有無禮的言詞時,立刻給他一些小小的懲罰如:取消遊戲時間,或者是禁止玩他們喜歡的玩具一天等。對一個年幼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抽象思考能力是很薄弱的,所以他們不太能理解怎麽做才是正确的對别人和善的方式,但是父母仍然應該努力的引導他們。


3.适時給予贊揚∶當你看到孩子主動的提供朋友一些協助時,即使隻是個小小的舉動,都應給予贊揚并鼓勵他的舉動。告訴他:“你真是個好朋友啊!”或是“你真是個體貼的好孩子!”等。慢慢的,孩子會了解到當一個樂于助人是一件會得到别人肯定的事情。


四、讓孩子更懂得互相幫助


随着孩子覺察力及獨立性的增加,如果父母能給予适時的幫助,學齡前兒童其實已經開始可以參與及配合。


美國蒙大拿州凱倫(Karen Semple)的四個孩子們,在鄰居出遠門時幫忙照顧了鄰居留在家中的貓、狗以及馬。每個孩子都幫了忙。連最年幼的兩歲女兒也幫着把貓食從袋子裏挖出。對凱倫而言,不過就是教導孩子一個重要的原則:“即使實際上你并不喜歡,你也必須要知道愛别人如同愛自己的道理。”


1.給孩子一些小銅闆∶孩子喜歡感覺他們有能力改變一些事物。所以,把幫助别人下降到他們可以負擔的範圍。當孩子做這些事情時,給孩子一個觀念,我們都有能力使這個社會更加的和諧美好。隻要我們都心存善念并懂得替别人着想。


2.分配一些雜務:幫助别人的良好習慣可以從在家幫忙一些雜務開始訓練起。孩子們必須要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給他們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準備餐具,或是喂食小貓等。列一個行事曆貼在冰箱上,讓孩子知道自己所該完成的事有哪些。借此讓孩子建立起幫助别人就是幫助我們自己的觀念。


3.使用故事來建立孩子開闊的人生觀∶一起讀故事能使孩子自然的了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讨論書中的角色也是個很不錯的方式。如:安.莫瑞斯( Ann Morris ) 所著的《房子與家》,書裏有着許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類型的房子。這也可以告訴孩子們:無論任何國家的人民都有着相同的願望--那就是安定、受到喜愛、能夠學習事物、能過快樂的生活、以及能夠與他們的家人在一起。


五、培養孩子的智慧


在你的孩子懂得了解别人的感受時,他們就已經完成了一個情緒及認知上的飛躍。


1.正面的認識新聞事件:新聞報導中的暴力血腥照片會使孩子感到擔憂及産生一種無力感。盡量别讓孩子觀看一些會幹擾人心的影像。當孩子聽到一些會使他們害怕的新聞時,盡量把話題的焦點放在搜救人員、醫生或是義工等幫助人們,且較具正面意義的人物上。


如前一陣子震驚全球的維吉尼亞校園槍擊案件,諸如此類型的案件,容易使孩子對社會及人性産生非常大的失望及不信任。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引導孩子以一個正面的态度去面對将會對他們産生很大的影響。在西方國家的許多新聞報導中,都在教導着人們如何以純善去化解這一切而完全不鼓吹任何的仇恨。當孩子建立起了這樣的觀念後,在未來面對挫折及沮喪時,也會更加知道如何去面對。


2.慎選媒體節目:當電視節目中的人物彼此互相毆打或是給對方不雅的綽号,關掉電視。因孩子們不隻是觀看電視節目,他們也模仿着節目的内容。千萬别忽略了孩子們的一些嘲笑别人或欺負别人的心态。七、八歲的孩子已經能學習從旁人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在這複雜而混亂的社會上,非常容易會讓孩子有一種“隻能随波逐流”的消極感。對孩子而言,這種感覺容易使人的善心逐漸耗損。而要怎樣避免這樣的結果?關鍵則在于我們如何從小處着手。


人類天生就有着善良的本性,隻是随着時代的變遷,已被人們漸漸的遺忘。每當人們面對社會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時,往往隻會搖頭興歎。其實,要給予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除了從日常生活的教育着手。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人類才能真正的擁有美好的未來。



Amy小蜜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按 "讚" 到facebook

舊 2007-06-02, 10:15 AM   #2
abicowang
註冊車友
 
註冊日期: 2005-02-27
文章: 0
精華: 0
[分享]慈悲心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好文~推推
abicowang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討論區啟用 表情符號
討論區啟用 [IMG] 代碼
討論區禁用 HTML 代碼

討論區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3:47 AM


台灣賓士零件網 基福汽車 正煇汽車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2024
版權所有 ©2000 - 2024,BMWC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