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CCT台灣車主聯誼會

BMWCCT台灣車主聯誼會 (http://www.bmwcct.com.tw/forums/index.php)
-   『保修討論』 (http://www.bmwcct.com.tw/forums/forumdisplay.php?f=8)
-   -   請問所謂酯類機油.. (http://www.bmwcct.com.tw/forums/showthread.php?t=78234)

許小刀 2011-10-10 08:42 PM

請問所謂酯類機油..
 
有車友加過這類機油嗎?

效果如何??

適合bmw的車子 嗎?

樂大 2011-10-11 10:29 AM

好像很貴...
沒特別需求的話,還是照原廠的規範用油吧!!

許小刀 2011-10-11 11:06 AM

好像是貴一點...不過..效果上好像不錯..

不知道有沒有車友使用過...?

wsneng 2011-10-11 11:53 AM

開focus ST的時候,早期用ESSO金老虎5W-40,後來換成GRO 5W-50(酯類機油),感覺引擎聲比較小,就一直沿用到現在了。目前開E39 530。

許小刀 2011-10-11 11:55 AM

引用:

作者: wsneng (文章 816470)
開focus ST的時候,早期用ESSO金老虎5W-40,後來換成GRO 5W-50(酯類機油),感覺引擎聲比較小,就一直沿用到現在了。目前開E39 530。

那油耗表現.有差異嗎?

wsneng 2011-10-11 12:04 PM

引用:

作者: 許小刀 (文章 816471)
那油耗表現.有差異嗎?

忘了,那時候開turbo車,反正都很耗油,不大敢看里程電腦。現在530就沒機會比較了。

許小刀 2011-10-11 12:05 PM

這樣阿..

因為我想用用看..某品牌的酯類機油..5w50的 用完在跟大家報告心得..

先說..我不是廠商...哈

n8548503 2011-10-11 03:18 PM

引用:

作者: 許小刀 (文章 816478)
這樣阿..

因為我想用用看..某品牌的酯類機油..5w50的 用完在跟大家報告心得..

先說..我不是廠商...哈

ESTER 機油,台灣常見品牌就是 Ravenol, Motul.
Ester 是目前最高等級的基礎油. 缺點就是價格貴點。
聽說會傷油封(看清楚是聽說)

rex570826 2011-10-11 03:35 PM

引用:

作者: 許小刀 (文章 816460)
好像是貴一點...不過..效果上好像不錯..

不知道有沒有車友使用過...?

用了10年了(摩特)~~效果跟錢是成正比的!!:lol

M3Kevin 2011-10-11 04:24 PM

還要常換....聽說衰退的很快...

許小刀 2011-10-11 04:38 PM

好吧...

那看來.我用完.根大家報告..

babyface 2011-10-11 04:45 PM

目前我也是用某牌的酯類

不錯用~耐用度也很夠(不是靠感覺是看油壓錶)

andy3008 2011-10-11 05:20 PM

沒用過 ... 需求不到那邊 ... 因為根本跑不贏別人 ...

rex570826 2011-10-11 10:19 PM

引用:

作者: andy3008 (文章 816593)
沒用過 ... 需求不到那邊 ... 因為根本跑不贏別人 ...

一山還有一山高~~~怎比:$重點是人家花的起...蛙式甘苦狼:L

dleoil 2011-12-02 08:01 PM

酯類油是現在很流行的一類高端合成潤滑油,大約是二戰時期德國人為了解決坦克機車寒帶啟動的問題而開發出來的,後來被廣泛運用在航空等領域。漸漸的轉用到汽車運動中。先從化學角度說一下枯燥的合成。酯類基礎油是由有機酸和醇催化脫水而成。常用的有雙酯,多元醇酯(POLYOL-ESTER)以及復酯。
酯類產品含有羰基氧和醇基氧等多種形態氧原子,這是酯類合成油區別於一般礦物油的官能團,具有極性。而三類合成油以及PAO合成油的基礎油都不含有這種基團。在潤滑過程中,能在摩擦副之間形成厚的油膜對潤滑效果很關鍵,含有極性基團的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在摩擦界面上形成有效的韌性油膜。而與此同樣的功能,非極性合成油是通過外加添加劑實現的。從產品說明上可以看到諸如雙酯,醇酯等字樣,其實就是合成原料不同,反應機理大同小異。

雙酯是由二元酸和一元醇,或者一元酸與二元醇酯化而成。多元醇酯是由多元醇與直鍊或者俱有短支鏈的脂肪酸反應而成。而復酯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酯化成長鏈分子,再將端基的醇或者酸酯化,最終得到高粘度的產品。從性能來講,由於含有柔性較好的碳氧鏈,所以酯類的最大優點在於寬泛的液態範圍和低溫流動能。就酯類本身而言,雙酯類黏度較小,粘度指數比較高,其傾點一般都能夠低於-60度。多元醇酯粘度比雙酯大,黏度指數和傾點也不及雙酯。300V低溫啟動型好於紅線,就可以從產品的分子結構上找原因了(當然添加劑也是影響因素)。复酯類產品由於粘度很高,一般作調和組分,用來提高油品粘度。
什麼東西都有兩面性,酯類油也不例外,先說說優勢:
1.熱安定性能好.單純從熱分解溫度來看,雙酯類油一般在280左右,多元醇酯類超過300。這跟其分子結構有關,以新戊基多元醇酯化而來的全阻化酯,分解溫度更高。
2.極性結構賦予此類油特殊的潤滑表現,容易吸附在界面上形成穩定的油膜,即使冷車狀態也不至於完全回流,提供很好的低溫保護。打個比方,相比於礦物油類潤滑油,酯基的極性官能團就好比壁虎的吸盤一樣吸在摩擦副界面,即使低溫冷車狀態下也不容易脫落。
3.對添加劑的感受性較強。可以很好的與抗氧,抗磨等添加劑融合,協同。
酯類油最大的劣勢在於其水解安定性和材料的兼容性。由於含有極性基團,所以酯類油容易吸潮(用剩的記得把蓋子擰緊了啊)。聚酯對純水的穩定性還算不錯,在酸鹼環境下不穩定。由於機油中由於含有許多含磷,硫的添加劑,而且工作過程中會有磨損下來的細小金屬顆粒,在金屬催化下添加劑會產生酸性物質,進一步催化了酯的水解。酯類對某些結構的橡膠製品會有明顯溶脹,也是其弊端之一。不過這些缺點都通過適當的改性添加劑緩解了。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9:10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2025
版權所有 ©2000 - 2025,BMWC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