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乾式, 濕式油壺~~~
什麼叫乾式油底殼? 「乾式油底殼」是指一種潤滑方式, 和濕式的儲存機油不一樣, 並不是說「油底殼」是「乾」的還是「濕」的!
乾式油底殼的構造, 最少會有兩個機油泵, 一個將引擎底部蒐集到的機油送回 oil tank---也就是說, 機油並不是儲存在曲軸下方, 而是另外像油箱一樣, 有一個「機油箱, oil tank」), 另一個則是再將此「機油槽」裡的機油, 負責將機油送至需要潤滑部份(如果距離過遠, 或所需壓力較大, 則需另再加機油泵, 此時就不只兩個了!)。
因為機油可以另外儲存, 所以好處是不必像濕式的一樣, 必須將機油完全儲存於曲軸下方。
這樣有什麼好處?
1.曲軸不必浸在機油中, 不第擔心曲軸會因機油所造成的阻力, 使得引擎馬力輸出降低。主要是牽涉到「高輸出」引擎, 「乾式油底殼是必然的設計, 如 F-1。
2.因為機油箱是另外加, 而不是像濕式的要設計在曲軸下方, 所以一方面可以降低引擎高度, 也就是降低重心; 二方面則是可以加大機油箱, 要有多大的機油箱都可以(為何要大量機油? 牽涉到引擎機機油酸熱問題, 機油衰退.....等問題, 這是另話題, 在此不贅述)。「乾式油底殼等於另設一個機油箱」? 沒錯, 正是如此, 而且你可以擺在車上的任何位置!
3.不必擔心因劇烈運動(急加, 減速, 高速過彎), 導致濕式油底殼因機械本身的缺陷, 會使機油形成 one side oil pool ---- 機油會有吸不到的現象。因為一般濕式的設計, 機油泵的吸管濾網頭, 大都位在油底殼的某一位置(吸頭朝下, 長的很像蓮蓬頭), 只要車身搖晃過劇, 裡面的機油也混跟著四處亂跑, 會導致該吸頭有些時候吸不到油!
那有壞處嗎?
當然有, 重量增加(至少多了一個油櫃, 一個油泵), 構造複雜, 成本也變高......
這才叫叫「dry sump」, 也就「乾式油底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