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 Forums
About CCT
CCT Members
Appliance
Link
   

返回   BMWCCT台灣車主聯誼會 > 註冊車友區 > 『保修討論』
註冊帳號 討論區幫助 日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搜尋 CCT購物網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12-03-28, 06:48 PM   #1
acwanca
正式會員
 
acwanca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4-05-15
住址: 台南
文章: 407
精華: 0
車型: E39
激烈操駕者酯類機油真的好用嗎?

如題請分享~



acwanca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按 "讚" 到facebook

舊 2012-03-29, 03:35 AM   #2
廠車
註冊車友
 
廠車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8-06-06
住址: Taiwan
文章: 249
精華: 0
要先清楚到底誰的心臟大顆.

哈哈哈..來酸
廠車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2-03-29, 09:37 PM   #3
璋之男
正式會員
 
註冊日期: 2009-12-17
住址: 廉價勞工珠式會社
文章: 345
精華: 0
車型: 米漿~老馬一匹
酯類比全合成高一階...價錢也高一階....QQ...!!
但酯類也有分三個等級....價錢也有分......一分錢一分貨...!!

法國魔特高階的油就屬酯類....但不算最高階的.100%全酯類..!!
跟 合成 ~ 半合成 ~ 全合成 ~區分很類似...!!
璋之男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2-03-29, 10:14 PM   #4
johnb2897
正式會員
 
johnb2897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6-08-13
文章: 1,953
精華: 0
我說說 我的心得

酯類機油一般都比pao油黏
我現在是用某酯類機油 5w40
但我的車只是318 不知跟馬力有沒關係
冷車時開 覺得滿難開的 應該是馬力小的關係
我覺得0到80 的表現一般 但是不知是熱車了還是油就是適合高轉速
時速80到140 整個很順暢 渾厚的加速 整個就是爽 想要一直踩
再開更快 我就不知了 因為我怕被照相 不敢加
如果常在市區走走停停的 我個人不建議用酯類
但跑長程用應該滿不錯的

另外我個人覺得摩托車用酯類機油更爽
我都油門催到底 狂爆的加速聲 好熱血阿
好家在兩輪老車跑得沒多快
一百一 二就緊繃了 ㄏ
給您參考
-----------------------------------------------------------------------
嘉義 如佳康復之家 歡迎您

FACEBOK:BMW BENZ 賓士寶馬物流區
露天賣場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johnb2897
johnb2897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2-03-31, 01:29 AM   #5
Gamadata
正式會員
 
Gamadata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11-09-16
住址: 桃園~台北
文章: 356
精華: 0
車型: E39 530i 紀念版
贊助: 未贊助
酯類機油特性
酯類油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高端合成潤滑油,大约是二戰時期德國人為了解決坦克車寒帶啟動的問題而發展出來的,後來被廣泛運用在航空等領域。逐漸的轉用到汽車之中。先以化學角度解說酯類:酯類基礎油是由有機酸和醇催化脫水而成。常用的有雙酯,多元醇酯以及複合酯。
酯類產品含有碳基氧和醇基氧等多種形態氧原子,此乃酯類合成油區别於一般礦物油的功能,含極性基因。而三類合成油以及PAO合成油的基礎油都不含有此種基因。在潤滑過程中,能於摩擦時形成厚的油膜對潤滑效果十分關键,含有極性基因的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在摩擦界面上形成有效的韌性油膜。而與此同樣的功能,非極性合成油是通過外部添加劑來呈現的。以產品而言,市面上可以看到諸如雙酯,醇酯等字樣,其實就是合成原料不同,反應原理大同小異。
雙酯是由二元酸和一元醇,或者一元酸與二元醇酯化而成。多元醇酯是由多元醇與直鏈或者具有短支鏈的脂肪酸反應而成。而複酯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酯化成長鏈分子,再將端基的醇或者酸酯化,最终得到高黏度的產品。以性能而言,由於含有柔性較好的碳—氧鏈,所以酯類的最大優點在於廣泛的液態範圍極低溫流動性能。就酯類本身而言,雙酯類黏度較小,黏度指數比較高,其流動點一般都能夠低於-60度。多元醇酯黏度比雙酯大,黏度指數和流動點也不及雙酯。複酯類產品由於黏度很高,一般做調和組分,用以提高油品黏度。
多元酯是由醇和兩個或多個氫氧根(多羥基醇含一元酸)反應而形成。如上所述,和雙酯酸不同,多元酯的結構是將多元結構置於中央,而酸基的根部附於旁邊。如同雙酯酸一般,多元酯的物理性質也因選擇不同的多元醇或酸而有差異。例如三羥甲醇丙烷Trimethylolpropane及異戊四醇Pentaerythritol兩者是最常用的多元醇,酸則是從動植物油中取得。
-多元酯的特性:
• 優異的高溫穩定性優於雙酯類。
• 低溫特性及水解穩定性和雙酯類很接近。
• 黏度指數VI值比一般礦物油高出許多。
• 可能比雙酯類更容易和漆類及油封材質起反應(油封膨脹)。
• 其他特性和雙酯類很接近。
-多元醇酯的特性有以下的優點
• 優異的低溫性能,冷車易發動且冷車行駛阻抗低。
• 低摩擦性抗磨耗性佳,油耗性佳。
• 良好的抗腐蝕性。
• 高黏度指數-高低溫機油黏度指數變化量少,性能穩定。
• 良好的抗高溫氧化,氧化安定性佳,不易變質。
• 優異的熱穩定性,不易產生熱衰竭與變質。
• 低揮發性及特殊懸浮積碳特性不沉澱。
• 本身非碳氫化合物,引擎內部不易產生積碳、油泥。
但是説了這麼多,重點是使用者的感受,才是最實際的!
Gamadata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12-03-31, 11:10 AM   #6
skylinerte
正式會員
 
註冊日期: 2004-10-20
文章: 3,722
精華: 0
車型: E34 3.2
贊助: 未贊助
引用:
作者: acwanca 查看文章
如題請分享~
看引擎特性,看自己要的感受,使用機油吧。

酯類油,也換過不少品牌的,黏度都是5w/50,平均一個品牌都換過三次以上,心得是沒什麼特別的保護感。

龍潭賽車場有兩部車一起用過,不過也覺得沒什麼特別,現在換油,也不會特別選用酯類油更換....
skylinerte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討論區啟用 表情符號
討論區啟用 [IMG] 代碼
討論區禁用 HTML 代碼

討論區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2:11 PM


台灣賓士零件網 基福汽車 正煇汽車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2025
版權所有 ©2000 - 2025,BMWC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