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 Forums
About CCT
CCT Members
Appliance
Link
   

返回   BMWCCT台灣車主聯誼會 > 註冊車友區 > 『改裝和動力討論』
註冊帳號 討論區幫助 日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搜尋 CCT購物網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4-06-19, 12:47 PM   #1
odinworld
註冊車友
 
註冊日期: 2003-10-13
文章: 16
精華: 0
LSD!!!

上次看到大家熱烈討論LSD 我就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說明
防滑差速器(Limit Slip Differential)
    未配備LSD的車,在激烈的過彎下,車重偏移到外側,同時防傾桿內側端也
   會因外側端提高而向上施力,此時若是加速,對地磨擦力幾乎為零的內側輪會
   空轉,而且所有的引擎輸出,會全都在差速器星型齒輪的作用下,傳到內側輪
   空轉。如此一來,在彎道內便無法順利加速,以最大的極限速度過彎。
    而配備LSD的車,可以在相同的情形下,利用防滑差速器內的離合器片半咬
   合的特性,將25%的引擎輸出傳導至外側輪,使車子持續前進,這在分秒必爭
   的賽車場上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利器。
    LSD的有無,可說完全改變車手處理過彎的方式,LSD的裝置會使得車子持
   續地甩尾,除非車手放鬆油門。若是不懂如何利用收放油門反打方向盤,造成
   適度甩尾,修正出彎方向,其結果將會是無法控制的持續甩尾。而非LSD車子
   便較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因為它在過彎時加速力道會不斷因內側空轉而間斷,
   不會有持續甩尾的問題,但速度也相對慢了許多,故常聞M3山路撞壁事件,多
   半是因為沒有重視駕駛大馬力LSD車的技巧練習,冒然上山疾駛造成。



odinworld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按 "讚" 到facebook

舊 2004-06-19, 01:48 PM   #2
三八賓
正式會員
 
註冊日期: 2003-10-16
住址: 北投焚化爐旁
文章: 403
精華: 0
LSD!!!

呵呵.,,,,,又上了一課
三八賓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19, 03:53 PM   #3
小伍
中區團隊
 
註冊日期: 2003-04-17
住址: 中區
文章: 1,749
精華: 1
車型: E38 735I
LSD!!!

喔 感謝分享...
小伍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19, 04:08 PM   #4
Anakus
正式會員
 
註冊日期: 2004-05-31
住址: 北市信義
文章: 3,131
精華: 4
贊助: 2005
LSD!!!

喔~~~上了寶貴的一課!!
Anakus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19, 05:23 PM   #5
樂大
CCT站長
 
樂大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2-09-19
住址: 雲林
文章: 21,931
精華: 10
LSD!!!

LSD是適用於賽場上的配備..
一般道路上的用車則不需要..!
樂大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0, 02:24 AM   #6
Carlos
註冊車友
 
註冊日期: 2003-06-24
住址: 臺灣臺北
文章: 62
精華: 0
LSD!!!

嗯~~
大家很用功~
LSD也分為TROSEN扭力感應式(複雜且貴保養不易)和V.C.液態偶合式(便宜簡單保養容易)
但是此兩種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
Torsen 是靠扭力輸出來決定力量分配,常在踩油門時發生作用幾乎都放在後軸上.
VC是靠煞車時才有作用,幾乎都放在前軸上,當踩下煞車時轉動方向盤(過彎)就會偵測
哪一邊的輪胎摩擦力較大時,就會發生作用,當出彎時的放開煞車(VC停止作用)踩下油門時
後輪的TORSEN馬上接替工作...(在此描述的是4WD的車款)
沒錯~LSD早在1958年被發明出來時也是用在賽道上,時過境遷後,各車廠為了操控的問題
也是大傷腦筋,包含改良懸吊系統和轉向系統,LSD也是在這時期1980年左右.被放了上去(市售車)當然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結果就是大家競相裝上LSD...
這也要感謝賽車工業的發達國家....和車廠間的';競爭~
還有就是車輛安全協會,會對車子的碰撞,行駛間的操控進行評估,作為消費者參考的依據(美國)....這一項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
有機會再說4WD為何會在WRC中揚名立萬~早期的WRC是各種車都有的
有前驅車(MINI),後驅車(E30_M3)後置後驅,(PORSCHE_911).....
最後這些車都敗下陣來~只剩下AUDI & FORD & LANCIA繼續奮鬥~~~~
後生小輩CITROEN & PEUGEOT & SUBARU.......和前輩比起來真的像是~~~不像樣
Carlos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0, 03:15 AM   #7
CHUAN
中區團隊
 
註冊日期: 2002-10-18
文章: 1,398
精華: 0
LSD!!!

引用:
下面引用由小樂2004/06/19 05:23pm 發表的內容:
LSD是適用於賽場上的配備..
一般道路上的用車則不需要..!
那M3是賽場的道路車?還是道路的賽車?:em06::em06::em06:
CHUA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0, 03:48 AM   #8
sam8888
正式會員
 
sam8888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2-10-11
住址: 臺灣臺北
文章: 1,602
精華: 0
LSD!!!

引用:
下面引用由Carlos2004/06/20 02:24am 發表的內容:
嗯~~
大家很用功~
LSD也分為TROSEN扭力感應式(複雜且貴保養不易)和V.C.液態偶合式(便宜簡單保養容易)
但是此兩種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
...
補充一下
液態偶合式的LSD並不是只有煞車時才有作用喲 加速時他也是會作用的
sam8888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1, 06:23 PM   #9
Carlos
註冊車友
 
註冊日期: 2003-06-24
住址: 臺灣臺北
文章: 62
精華: 0
LSD!!!

我再補充一下~
早期的機械式V.C._LSD 是要靠動力(馬力輸出)和煞車同時作用時,VC_LSD才會作用(LOCK),很難理解對吧~這就是"跟趾"的動作延續~但是這是恨久以前,(約10~20年)的原始規格~
那大家一定會說~~
"靠~挖咧~開個車還要先上賽車學校喔",所以在台灣的幾部WRC名車中
FORD_COSWORTH ESCORT(4WD) & SIERRA (4wd),這兩部不知是否健在???
還有LANCIA_DELTA_INTEGRALE,.....都是要如此~當然不這樣子也是能開啦~
後來~~還是要套句NOKIA的名言
"科技~來自於人性"電子式的LSD滿足了車廠和駕駛的需求(市售款式)
最進的一部廣告VOLVO_XC90_AWD也就是用了電子式VC_LSD...更能滿足設計人員的需求....
大家再互相討論囉~
Carlos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1, 07:55 PM   #10
只愛青天白雲
正式會員
 
只愛青天白雲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4-05-22
文章: 992
精華: 1
車型: F30 328
LSD!!!

感謝分享
但是
可不可以對BMW的LSD再作一些說明呢
謝謝
只愛青天白雲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2, 01:35 AM   #11
sam8888
正式會員
 
sam8888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2-10-11
住址: 臺灣臺北
文章: 1,602
精華: 0
LSD!!!

引用:
下面引用由Carlos2004/06/21 06:23pm 發表的內容:
我再補充一下~
早期的機械式V.C._LSD 是要靠動力(馬力輸出)和煞車同時作用時,VC_LSD才會作用(LOCK),很難理解對吧~這就是"跟趾"的動作延續~但是這是恨久以前,(約10~20年)的原始規格~
機械式LSD的作動不太關係到"跟趾"的動作 僅是單純的利用慣性來鎖定所以>>>並不是靠動力和煞車{同時}作用時<<<,LSD才會作用 而是加速時LSD會鎖定 減速時LSD也會鎖定
不只是早期的 就連現在的也是 兩個方向的 包跨現在可以看到日本出的機械式LSD除了1WAY的是加速時有動作外 2WAY和1.5WAY都是加速及簡速皆作動
sam8888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2, 02:42 AM   #12
CHUAN
中區團隊
 
註冊日期: 2002-10-18
文章: 1,398
精華: 0
LSD!!!

引用:
下面引用由sam88882004/06/22 01:35am 發表的內容:
機械式LSD的作動不太關係到"跟趾"的動作 僅是單純的利用慣性來鎖定所以>>>並不是靠動力和煞車{同時}作用時<<<,LSD才會作用 而是扑|鎖定
不只是早期的 就連現在的也是 兩個方 ...
我瞭解的也是如此!
CHUA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2, 04:07 AM   #13
Carlos
註冊車友
 
註冊日期: 2003-06-24
住址: 臺灣臺北
文章: 62
精華: 0
LSD!!!

GOOD~~
已取得原作者的同意轉貼原文如下...
但是先聲明~因為年代已久,日本公司所製造的東西為了避開智慧財產權(著作權),而對VC改良設計,在1966年HALDEX公司發展出VC_LSD(TORSEN是在1958年)作用的第一先決條件
也謝謝這兩位兄臺~
關於日本大廠CUSCO的部份資料也已和德國以及義大利的朋友分享,因為他們都是玩
歐系車的4WD對日本產品較少見,也不大理解~就最早HALDEX & TORSEN 公司的產品特性
刊載如下~
謝謝囉~
A Viscous Coupler
A typical viscous coupler (left part of the picture) mounted aside the rear differential Mitsubishi Lancer GSR EvolutionV)
Viscous couplers are convenient devices mainly because they are not very expensive. Their major drawbacks are: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of their locking to speed difference curve (their are not very progressive)A delay in their locking ability induced by the time the viscous fluid need to increase its viscosity
Are difficult to handle under braking ==(they lock in braking situations)==
The close relation of their locking abilities to that of the viscous fluid temperature (its viscosity decreases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Some of the more known examples of this 4WD layout are:
The Ford Escort (and Sierra) RS Cosworth
The Subaru Impreza (and Legacy)Of cour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ergusson layout greatly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scous couplers (type of viscous fluid, design and spacing of the discs, pressure, etc). Additionally consider that there are mainly two types of viscous couplers, the "cheap" ones and the more expensive ones. The "cheap" viscous coupler has one part of its discs fixed on the differential';s housing while the other on the outgoing axle. These devices cost roughly half the price of a "normal" viscous coupler which has half its discs fixed on the incoming axle and the other half on the outgoing one. The "cheap" versions have a locking characteristic which varies with the square of the axle speed difference while the "normal" ones have a locking characteristic that varies more linearly with the axle speed difference.
A more efficient (and expensive) 4WD layout is the one involving a TorSen ( which stands for TORque SENsing) differential. This extraordinary device, invented by the American company Gleason corporation, is based on the non-reversibility of worm gears and worm wheels (i.e. when you turn the worm wheel the worm gear turns but not vice versa). The Torsen differential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 fully mechanical device which guarantees its instantaneous response and progressiveness. Its main advantages therefore resume to:
Instantaneous response
Linear increase of their locking to speed difference curve
No locking or speed difference inhibition under braking
Torsen differentials are expensive devices. They split torque in a 50:50 proportion in no-slip conditions and can manage slips up to 20:80 ratios between the wheels they drive. The main examples of Torsen differential applications are:
The Lancia Integrale
The Toyota Celica GT4
The Audi Quattro Turbo (the earliest series used a manually locking rear differential and a Torsen center differential)
The Honda Integra Type R (front wheel drive)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orsen differentials and viscous couplers is that the Torsen has a torque sensing characteristic while the VC has a rotation sensing characteristic. That';s why Torsen differentials only lock when power is applied to them whereas viscous couplers lock both when power is applied and while braking.
There are so many details and technical stuff I could mention here that the information would probably be rendered unusable. I will therefore go into no more detail (unless you suggest otherwise).
When you add a turbo charged, fire-spitting engine to a 4WD car the mixture becomes explosive. To sum up the situation in those high performance full time 4WD turbo charged devils you have automatic differential locking and slip control, high output turbo engines exceptional road holding 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Carlos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2, 05:12 AM   #14
小伍
中區團隊
 
註冊日期: 2003-04-17
住址: 中區
文章: 1,749
精華: 1
車型: E38 735I
LSD!!!

原文 阿看不懂
小伍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2, 10:31 PM   #15
sam8888
正式會員
 
sam8888 的頭像
 
註冊日期: 2002-10-11
住址: 臺灣臺北
文章: 1,602
精華: 0
LSD!!!

引用:
下面引用由Carlos2004/06/20 02:24am 發表的內容:
嗯~~
大家很用功~
LSD也分為TROSEN扭力感應式(複雜且貴保養不易)和V.C.液態偶合式(便宜簡單保養容易)
但是此兩種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
...
其實各種形式的LSD在前驅車 後驅車 四驅車 不同搭配會有不同效果不能一概而論 尤其當車輛於不同場地時各家廠隊 皆會運用不同的搭配來達到不同的效果 其設定中駕駛者佔有絕大因素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速度更快
所以絕對不是什麼車就該怎樣搭配這樣簡單
sam8888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3, 02:42 AM   #16
CHUAN
中區團隊
 
註冊日期: 2002-10-18
文章: 1,398
精華: 0
LSD!!!

引用:
下面引用由sam88882004/06/22 10:31pm 發表的內容:
其實各種形式的LSD在前驅車 後驅車 四驅車 不同搭配會有不同效果不能一概而論 尤其當車輛於不同場地時各家廠隊 皆會運用不同的搭配來達到不同的效果 其設定中駕駛者佔有絕大因素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速度更快
 ...
是的~四驅車的結構更複雜化,
CHUAN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3, 02:54 AM   #17
伊娃
NPT團隊
 
註冊日期: 2004-01-11
住址: 台灣
文章: 313
精華: 0
車型: E46
LSD!!!

還真是寶貴的一課ㄋ*******
伊娃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2004-06-23, 03:11 AM   #18
tk560222
註冊車友
 
註冊日期: 2003-12-25
文章: 836
精華: 0
LSD!!!

要學的 還真多呀 ! ^^
tk560222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討論區啟用 表情符號
討論區啟用 [IMG] 代碼
討論區禁用 HTML 代碼

討論區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3:55 AM


台灣賓士零件網 基福汽車 正煇汽車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2025
版權所有 ©2000 - 2025,BMWCCT.